近年来,从法院收案情况看,著作权侵权纠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逐年增长态势,且著作权侵权纠纷始终在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占据绝对多数的比重。与专利权纠纷、商标权纠纷等其他知识产权案件类型不同,著作权侵权纠纷涉及的案件类型多样,《民事案件案由规定》项下所涉四级案由即达20余种,如侵害作品发表权纠纷、侵害作品署名权纠纷、侵害作品复制权纠纷、侵害作品发行权纠纷等,审理思路和认定规则各有不同,此为痛难点之一。此外,相关纠纷中,又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最为常见,并占据著作权侵权纠纷收案的绝对多数,甚至是所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类纠纷,不仅组成了知产律师业务和创收的大部分,也要求律师们建立新的视角,此为痛难点之二。遭遇这样的痛难点时,律师一般都会选择关注法官视角,这在知产领域显得尤为关键。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也不难理解。每一次技术的创新,都会带来一些新的知产法律问题。有的知产法官坦言,几乎每个案子都不同,近几年来尤其明显,涌现出的纠纷是前所未有的多和杂,很多问题都是法律没有进行规范的。因而,经验丰富的资深知产法官从亲办案件中梳理、归纳出的裁判规则和适用方法,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学习价值的。12月8/9日 19:00著作权审判实务课即将开课扫码0元听课听课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年度报告(2023)》12月8/9日19:00,我们邀请到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陈锦川老师,带来全新打造的著作权审判实务课程,不管是“接触加实质性相似”规则,还是新类型作品的认定,抑或是版权侵权认定及法律适用,这些热门话题都囊括其中,让你在著作权侵权相关实务中再无堵点!陈锦川老师深度解析著作权审判实务陈锦川老师从1993年就开始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曾先后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多年来,他审理了很多极具挑战性且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件。比如《乌苏里船歌》侵权案,填补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在司法实践上的空白;比如他审理的《我的前半生》案,提出了传记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该案的审理最终产生了最高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关于自传作品著作权归属的司法解释等等。可以说,陈锦川老师审理的诸多案件都为立法和理论研究提供了珍贵素材,指导了知产审判业务的工作开展。作为法官,陈锦川老师在24年的知识产权审判生涯中,审理了数千件知识产权案件,其中很多都是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涉及著作权、不正当竞争、计算机软件、专利、商标、技术合同、反垄断等各个领域,在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审判领域是绝对的权威。他的著作权审判实务课,每一分钟都是精华,每一秒钟你都不想错过。此次课程,陈锦川老师将从法官视角解读版权侵权认定及其法律适用,以及涉外版权的法律适用这两大难点。著作权纠纷中,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留给律师的挑战也不小。但无论个案表现如何变化,只要能透过现象抓住著作权侵权判定的本质,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陈锦川老师将会结合案例,一步步拆解法官是如何判定侵权著作权的,他对法条的解读、对争议的理解、对证明标准的把握是怎样的,从而帮助学员在办理类案时能提前预判裁判倾向。比如,合法来源抗辩成立与过错责任是如何认定的?这其中涉及的要点就包括:合法来源抗辩成立的审查与认定标准,包括客观要件的审查、主观要件的审查、证明责任配置与证明标准、责任承担范围等等。比如,涉外版权案件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这就需要跟随陈老师,结合相关案件的法律适用、先决问题的相关原理及法律规定,对涉外著作权侵权纠纷进行分析。12月8/9日19:00,陈锦川老师的课程将重点解决上述问题,帮助你更深度地读懂法官!扫码0元听课听课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年度报告(2023)》课程大纲:聚焦著作权最新审判热点,剖析著作权侵权纠纷中的典型疑难问题覆盖著作权审判多个方面,解构满足著作权侵权的关键要件,建立全面的学习框架紧扣新型侵权纠纷问题,帮助律师建立新的视角,应对新的挑战,成为更全面、更与时俱进的知产律师课程大纲:专题一:著作权审判实务:热点及难点1.接触加实质性相似规则的意义2.实质性相似的具体判断3.接触的准确含义专题二:新类型作品的认定及其保护1.电子游戏(游戏规则)的表达与新作品类型2.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法律分析专题三:版权侵权认定及其法律适用1.版权各项权利之间的关系(复制、发行、改编与信息网络传播等)2.合法来源抗辩与过错责任3.必要措施与版权强制过滤义务专题四:涉外版权法律适用1.涉外版权案件的认定2.涉外版权法律适用3.《伯尔尼公约》与我国版权法适用的关系讲师介绍:陈锦川全国审判业务专家,长期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员个人专著《著作权审判原理解读与实务指导》陈锦川老师先后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曾先后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从1993年开始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参与审理了大量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撰写的裁判文书多次在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优秀裁判文书评选中获一等奖。在《知识产权》、《人民司法》、人民大学复印期刊等刊物发表法学论文多篇,出版个人专著《著作权审判原理解读与实务指导》,主编或参与编写知识产权专业著述数十部。曾获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国家科学技术部“突出成就奖”、中国版权协会“2010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奖”、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2010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十名)最具影响力人物”,被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称号。扫码0元听课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